02书屋 > 妙锦传 > 第78章 议和

第78章 议和


梅殷、孙岳、徐安更多的是尽守城之责,而非全力与朱棣对抗。

  万一最后胜出的朱棣呢,总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毕竟,能豁出一切的人仍是少数。

  大多数人做事,牵绊太多,容易瞻前顾后。

  因此,妙锦得出结论,朱棣进攻扬州时,他们会选择据城固守,按兵不动。

  朱棣对妙锦的判断置之一笑。

  这个反应太平淡了,妙锦甚觉无趣,就算是你媳妇了,也不能如此敷衍啊,夫妻感情也是需要经营的。

  “你都不夸夸我的吗?”

  妙锦明亮的眸子中秋水涌动,朱棣知她言外之意,飞速扫视了一下四周,猜测不会有人突然闯入,才搂住她柔软的腰身,在樱唇上用力亲了数下。

  摸着微微肿起的嘴唇,妙锦的心又飘忽起来,她想梅园了,想带朱棣去梅园住一段时间,卿卿我我,耳鬓厮磨,越想脸越发烫。

  五月十一,朱棣率兵向扬州方向进发,五月十七,抵达扬州西北约一百里的天长。

  作为南京门户之地,扬州防守堪称严整、齐备,但是守城将领心不齐,各有各的心思,让燕兵有机可乘。

  扬州卫指挥王礼早就想归降燕王,不料被镇守指挥崇刚、监察御史王彬察觉,将他囚禁起来。

  王礼的弟弟王宗及其部众不能正面对抗,只能暗自谋划,伺机行动。

  朱棣为拿下扬州,发出悬赏通告,擒获王彬者赏官三品。

  这个比较有诱惑力,勾得妙锦的心蠢蠢欲动,想以近卫刘挥的身份办这趟差,也赚个三品大员当当,威风一番。

  像诸葛亮一样,羽扇纶巾,在朝堂上口若悬河,舌战群儒,或者运筹帷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想想都倍觉快意。

  想归想,她现在的身份不太适合以这种方式出风头,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满心酸溜溜地把差事交给纪纲去办。

  王彬听闻燕王在悬赏捉拿自己,防守更加严密,随时随地都带着一个能举千斤的大力士保护人身安全。

  王宗等人苦无机会下手,只能继续等。

  朱棣得知后,派吴玉秘密潜入扬州,与王宗密谋行动计划。

  花费重金贿赂大力士的母亲,让她把自己儿子叫出来,当王彬解甲沐浴之时,早已暗中埋伏好的千户徐政、张胜乘机出动,将王彬当场擒获,王宗等人将王礼从狱中救出。

  五月十八,王礼、王宗兄弟二人感念燕兵的大恩,立即下令打开城门,迎接燕王入城。

  妙锦有点儿失落,本以为朱棣会采纳她的提议,让纪纲去擒王彬,这样一来,她作为纪纲的顶头上司,多多少少也能沾上点儿好处,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久,高邮、通州、泰州先后归降。

  燕兵随后攻占仪真,在高资港北岸扎营,燕军舟师在大江之上来来往往,旌旗招展,猎猎作响,气势逼人。

  一旦燕兵渡江,京师就保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建文帝再也没闲心跟身边的文臣商量宫殿改名之事了,他一边令各地兵马勤王,一边下诏“罪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钦奉皇祖宝命,嗣奉上下神只。燕人不道,擅动干戈,虐害万姓,屡兴大兵致讨。近者诸将失律,寇兵侵淮,意在渡江犯阙。已敕大将军率师控遏,务在扫除。尔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诸府卫文武之臣,闻国有急,各思奋其忠勇,率恭义之士、壮勇之人,赴阙勤王,以平寇难,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呜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弃朕而不顾乎?各尽乃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朕无所吝。故兹诏谕,其体至怀。

  朝中不少官员奉旨到各地募兵,却很少见有人带兵回来护卫京师。

  一些朝廷大臣见形势不乐观,纷纷上书请求到外地驻守。

  由此一来,京师的防卫力量更加空虚。

  建文帝,这位文弱的天子,眼看要被他的臣子们抛弃了。

  患难见真心,直到此刻,方孝孺仍在尽心尽力为主分忧,虽然提出的方法不一定有用,但忠心可嘉。

  “事急矣,宜以计缓之。遣人许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当至,长江天堑,北兵不闲舟楫,相与决战江上,胜败未可知。”

  事情紧急,只能实行缓兵之计,派人赴燕议和,假意许诺割地。拖延数日,等官员从东南募兵回来,凭借大江天堑,与之决战于江上,北兵不善水战,燕兵不一定能胜。

  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朱棣怎会同意议和?

  但是建文帝心乱如麻,已经没了主张,他从未遇到过这样危急的时刻,没有经验。

  于是,建文帝按照方孝孺的建议,派庆成郡主前去议和。

  五月二十二,庆成郡主奉旨来到燕兵营地。

  见到堂姐,朱棣失声痛哭,“我不图更有今日,今与郡主相见,有如再世。”

  我没想到能活到今日,此刻与郡主相见,恍若再生。

  这番话透着那么浓浓的心酸、痛苦、无奈,庆成郡主也忍不住潸然落泪。

  骨肉之间,刀兵相见。

  想想都令人心痛。

  停止哭泣后,朱棣向堂姐问起周王、齐王在京师的情况,庆成郡主回答后也趁机转达了建文帝割地求和的提议。

  朱棣一听,神情立马变得严肃,严词拒绝道:“吾受命皇考,封建茅土,且不能保,割地岂其本心哉!此奸恶谬计,欲以见欺,焉可为信?我此行在诛奸恶,以清朝廷,奠安社稷,保全骨肉。事已,得复故封幸矣,余非所望也。”

  朱棣只是说说而已,他怎会甘愿返回封底再当一个藩王?

  之所以振振有词地说出这番话,不过是在表达拒绝之意。

  庆成郡主心里很清楚,却想不出更好的说辞来回应朱棣的话,只能无言以对。

  见脸上神情复杂,朱棣进一步把话说得更明白些,“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

  朱棣一语中的,这是奸臣的缓兵之计,为的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兵。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