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66章 神奇的风

第66章 神奇的风


双方激战到下午未时,突然刮起了猛烈的东北风,狂风卷着

  沙石铺天盖地而来,沙尘蔽天。

  盛庸所部处于下风口,逆风作战,顶着风沙,被狂风吹得睁不开眼,根本没办法继续打。

  而燕兵处于上风头口,他们趁机鼓噪而进,战鼓声和风声混在一起,交汇成惊天动地的鸣响。

  盛庸所部抵挡不住燕兵的凶猛攻击,丢盔弃甲,损失了数万人,一路败退到德州。

  吴杰、平安本打算带兵与盛庸会合,听闻盛庸战败,重新退到真定。

  鸣金收兵后,朱棣回到营地,尘土满面,将士们都没认出他,听见他说话,才知道是燕王殿下,纷纷上前拜见。

  这场大风,跟白沟河那场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神奇,同样对战局的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燕兵部将纷纷感叹,这是天助燕王啊。

  有上天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兵的优势。

  燕军将士无不欢欣鼓舞。

  盛庸用以守为攻的方式对付朱棣,综合运用各种武器,严密布阵,层层防护,让朱棣难以找到下嘴的地方。

  他静等朱棣的进攻,敌不动,我不动。

  他等待朱棣进攻时露出破绽,趁机反咬一口。

  朱棣不进攻,也没关系,反正盛庸也没什么损失。

  他不着急,他比朱棣等得起。

  朱棣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取决于人和马的,而这二者都需要吃饭、啃草和休息。若陷入苦战,必无法持久。

  时间僵持越久对盛庸越有利。

  他要用固守之法耗尽朱棣的锐气。

  如果不是一场神奇的大风,这场战役,胜负真的很难说得准。

  妙锦看着战报,顿时感觉不寒而栗。

  大风相助,意味着上天相助。

  得天眷顾,意义重大,这个需要大肆宣扬一下。

  想到这里,妙锦提笔写了篇小作文,系统论述两场神奇的大风,在燕王起兵靖难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写成之后,还没忘交给大文豪朱权润色一下。

  “这也太不要脸了吧?明明是暗卫动的手脚,你说成是上天相助”,朱权一脸为难,不想帮忙。

  “莫非你有什么想法?”妙锦顿时警惕起来,他不是真的想平分天下吧。

  冲锋陷阵、以身犯险的事儿,他从来都躲得远远地,有什么资格平分天下?

  “狗屁的想法”,朱权第一次在妙锦面前飙脏话,一张俊脸都不由得红了,“我就想着你呢”。

  “你在想采琪的鞭子吧?”妙锦毫不客气地反击道。

  这些天,朱权总有事没事儿想聊这个话题。

  妙锦还以为,她和朱棣的事儿,地球人都知道了。

  想不到还有这么一个不开眼的,对她想入非非。

  想就想呗,干想而已,反正也够不着,由他去。

  妙锦让女卫把朱权修改后小作文快马加鞭送给朱棣。

  如果朱棣没异议的话,那就开始大规模印刷了,得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燕王朱棣才是天命所归之人。

  朱权不高兴了,他相当郁闷,妙锦以后要跟自己共度余生的,凭什么老这样向着四哥?!

  不行,得问个清楚明白,可别把我当冤大头。

  “妙锦,你是不是喜欢四哥?”朱权也不绕圈子,那多浪费时间,还浪费感情。

  “你听谁说的?”妙锦反问道,他越想知道,越不告诉他。

  告诉他真相后,谁帮忙修改小作文?

  还有那么多加油打气鼓劲的诗词,谁帮忙找。

  万一哪天朱棣需要这些重拾自信呢。

  朱棣出征后,妙锦心中不安,担心再败,于是央求朱权帮忙找了很多励志的诗词,以备劝解朱棣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朱权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心中懊恼极了,又拿妙锦这个小丫头没办法。

  哎!英雄难过美人关。

  朱棣收到小作文后,也没细看,就告诉女卫“可以”。

  妙锦这个小丫头,鬼主意一个接一个,令人惊叹。

  朱棣当然乐得夸大这场风的作用,越多人知道越好。

  除了大风恰到好处的助力,还有两方面因素不容忽视,这其中也有妙锦的功劳。

  不得不说,妙锦真是多才多艺,擅长用战场对决以外的所有方法搞垮对手。

  第一个因素是:盛庸的骄傲轻敌。

  自从东昌之战获胜后,各种荣誉加身,赞叹之词从四面八方如雪片般飘来。

  只要是个凡人,都难免飘飘然。

  盛庸只是犯了一个凡人会犯的错。

  他一改往日的小心谨慎,开始变得自以为是,不把朱棣放在眼里。

  他骄傲轻敌,以为此战必胜,出征时把庆功宴上要用到的金银器皿、锦绣衣袍都带上了。

  关乎面子的大事,马虎不得。

  而朱棣却不敢这样放松,他不敢掉以轻心,他再经不起一次失败,他必须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周密布置,随时分析总结,务求必胜。

  第二个因素是:吴杰、平安的不配合。

  盛庸与朱棣打得难分高下时,吴杰、平安完全能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助战,但是他们却在半道磨磨蹭蹭,逗留不前,态度很不积极。

  盛庸退到德州后,单家桥仍驻扎着万余守军,朱棣对此并不知情,第二天,朱棣派人回北平报信,信使者走到单家桥被挡住了去路,当晚只能返回营地报告给朱棣。

  由此可见,如果吴杰、平安没有中途返回真定,而是继续赶来夹河,仍旧有可能趁燕兵疲惫之机,与单家桥守军夹攻燕兵。

  但是,吴杰、平安却在距离夹河战场八十里远的地方,收到盛庸战败的消息,便立即撤回真定了。

  由此可见,他们的求战意志实在不怎么强烈。

  三月二十五,燕兵击败了单家桥守兵后,移师至楼子营,准备迎头痛击吴杰、平安。

  朱棣起初担心他们与盛庸会合,以游骑为疑兵牵制他们的兵力,现在又开始担忧他们不来。

  真定城池坚固,攻城难度大,朱棣决定诱敌出战。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