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41章 真定之战

第41章 真定之战


在莫州归附的降卒中,有一个小将名为张保。

  他主动站出来,声称有重要情报禀告王爷。

  他是诈降吗?朱棣不得而知,先听听他怎么说。

  耿炳文这次挂帅出征,飞檄征调各地兵马,各地应征而至的兵力数量不一,计划征调三十万,实际上只到了十三万。

  朱棣听到这里,不由得点点头,这和徐增寿提供的信息能对上。

  除了布置于莫州、雄县等地的近三万兵力,其余十万,全驻扎在真定。

  古城真定位于滹沱河北岸,是朝廷兵马北上的必经之路。

  真定的东面是无极,东北方向是新乐,西面是灵寿、平山,还可依傍太行山余脉取道入晋,是从京师到北平的军事要地

  耿炳文把兵马分布于滹沱河两岸,相互支援。

  耿炳文素以用兵谨慎着称,偷袭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听完张保的叙述,朱棣打算施行“先声后实”之计。

  他让张保假装乘看守不备,偷马而逃,去真定向耿炳文如实禀报雄县、莫州的战况,以及燕兵将至的信息,让耿炳文火速准备。

  一些燕将对此大感疑惑,朱棣耐心的解释。

  张保回去后,如果仍肯效力,则为内应,如果背叛,定会跟耿炳文据实相告。

  咱们气势正盛,耿炳文必然将兵力合于一处,集中力量迎战。

  次日,朱棣带兵抵达真定。

  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向樵夫打听得知耿炳文南岸的兵马正向北渡河。

  原先驻扎北岸的兵力集中分布在城西北,营地从西门连至西山。而城东南未驻扎兵力,防备松懈。

  带上三名护卫,朱棣亲自前去探查,悄悄潜至东门。

  恰在此时,运粮车经过,朱棣当即带兵突袭,生擒两名士卒,得知更多城防虚实。

  燕兵绕过城东南,直奔西门外营地,趁乱突袭,连破两座营地。

  真定守兵阵脚大乱。

  耿炳文此刻正送朝廷的使官出城,正好赶上燕兵突袭而至,

  立刻疾奔回城,急令关闭城门。

  先锋燕将猛冲过来,砍断吊索,燕兵势如猛虎,趁乱攻至城下。

  当耿炳文调集兵力,重新出城时,城外局势已被燕兵控制。

  兵贵神速,朱棣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趁守兵立足未稳,张玉、谭渊、朱能、马云等悍将率部众猛冲猛打。

  守兵匆忙应战,阵势遭猛烈冲击,动摇不稳。

  燕军骑兵精锐快如旋风,冲荡而来,穿透阵势,凶猛异常。

  耿炳文不敢恋战,指挥部下退入城中。

  耿炳文节节败退,燕兵死死咬住,不肯放松。

  驸马都尉李坚率部冲出,阻截燕兵。

  双方陷入混战。

  骑兵将领薛六,骁悍无比。

  见李坚力战正酣,薛六纵马挺槊向前,将李坚刺于马下。

  李坚的部众,抵挡不住攻势,溃败入城。

  得知燕兵袭击真定,安陆侯吴杰急忙领兵救援,行至中途,听闻耿炳文战败入城,吴杰避开燕兵锋芒,退回原地驻守。

  除了李坚,右副将军宁忠、左军都督顾成、都指挥刘遂等人也被燕兵生擒。

  朱棣对顾成仰慕已久,真心希望他能归附。

  他亲自为顾成解开绳索,满怀期待地问道:“你是我父皇亲信之人,怎么也忍心苦苦相逼?”

  顾成的内心大受触动,他对先帝忠心耿耿,怎忍心对其亲子下手?

  顾成跪伏在地,泣不成声。

  “老臣幸见殿下,如见太祖,傥容老臣不死,尚当竭犬马之诚以为报。”

  靖难之役,皇位之争,文臣武将的态度,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建文帝登基后,重用文臣,忽略武将。

  而朱棣本身就是征战多年的武将,对武将的处境感同身受。

  顾城归降,在一定程度上了代表了武将的真实心态。

  比较而言,大部分武将心中更倾向于燕王,更愿意相信燕王。

  若不是李坚半道杀出,燕兵必然有更大的收获。

  虽然李坚伤势很重,但朱棣对他没有好脸色,厉声叱问道:“尔本戚畹,何所怨仇,亦从凶悖。今日之罪,安可逃乎?”

  你我本是亲戚,素日无冤,近日无仇,现在竟跟别人一起害我,你罪孽深重,怎可逃脱?

  李坚坏他好事,朱棣气不打一处来。

  在朱棣的怒火之下,李坚无言以对。

  他和朱棣虽算不上交情深厚,但确实没什么过节。

  朱棣虽不苟言笑,但一向大度,为人宽厚,从不在细枝末节上与人斤斤计较。

  私下里,他对朱棣颇有好感。

  可是,皇命难违。

  他想做建文帝的忠臣良将,此刻被燕王擒获,又想苟且求生。

  细想之下,连他自己都觉得讽刺。

  也许,内心深处,他就是一个墙头草,随风摆动,毫无坚定意志。

  他突然对自己心生厌恶,不想再乞求朱棣的怜悯,任由燕兵把怒火发泄到他身上。

  冷言冷语,挖苦讽刺,听之任之。

  朱棣虽有怒气,却仍派人找来医生为李坚疗伤敷药。

  李坚求生意志淡薄,伤势越来越重。

  朱棣急忙让人护送李坚回北平,道衍医术高超,或许有办法。

  耿炳文初战受创,下令紧闭城门,扼城坚守,伺机再战。

  若论守城,耿炳文的本事,鲜有人及。

  朱棣忧虑重重。

  朱植走海路逃回京师这件事,妙锦深受启发。

  当初明军北伐元军,很多粮草补给,便是走海路运输的。

  南北大运河尚未疏浚,江南的粮食运至北方,主要还是通过海上运输线,虽然风险大,损耗多,但这条运输线一直存在。

  她动用店铺所有存银,打通关系,建立起海上情报线,用店铺的名义以夹带私货的方式进行,重点不在于那些私盐、私茶,而是人员往来。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

  每天都有商贩偷运私盐、私茶,人们对此见惯不怪,更何况船上的头头脑脑都从中获益。

  有船靠岸,就有眼线往返于南北之间,妙锦的信息渠道恢复正常运转。

  妙锦接到最新情报,驸马都尉王宁正在积极游说,撺掇建文帝换将。

  王宁摆出的理由相当充足,耿炳文已经六十五高龄,体力不济,用兵过于谨慎,而朱棣正值盛年,擅长进攻;一天之内损失三万兵力,照这个速度下去怎么得了?

  王宁这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但是建文帝听进心里,焦躁不安。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1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